魯ICP備14007536號-1


地址:濰坊市奎文區虞河路2428號(院本部)
地址:濰坊市奎文區勝利東街4948號(勝利街院區)
地址:濰坊市濰城區福源街518號(浮煙山院區)
魯醫廣【2022】第0602-047-3706
■ 科室介紹
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學影像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優勢學科,科室1996年被批準為碩士點,目前是山東省臨床重點???、教育廳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學科,山東省衛生廳重點實驗室,鳶都學者設崗學科,濰坊市A級重點學科, 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省司法鑒定中心;科內現有各級醫療、技術、護理專業人員 50余人,其中博士8人,國家級委員2人,省級學會主委、副主委8人,副高級職稱以上人員20余人,中級職稱20余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5人。
■ 科室設備
科室醫療設備先進,能夠完成各種層次的影像臨床工作及學術研究。
目前科室有銳柯DR系統、飛利浦 Digital Diagnost、GE DR系統共3臺高端DR攝片系統;飛利浦 Omni Diagnost和西門子AXIOM Luminos dRF共2臺高端數字胃腸系統;移動床邊DR攝影系統3臺;法國MEDIX公司MEDIX 90雙能X線骨密度儀1臺。擁有通用電氣公司動態500排寶石能譜CT機1臺、INGENIUTY 高端CT1臺;Philips Brilliance 64排64層高檔螺旋CT機2臺。 擁有美國GE 公司生產的HDxt 3.0T超導雙梯度磁共振成像儀和Philips公司生產的Prodiva CX、Achieva Nova Dual 1.5T雙梯度磁共振成像儀等一系列世界先進設備。全部檢查實現高端數字化,能夠與醫院PACS系統完美融合。
在腫瘤診斷、分子影像、學科融合發展等方向形成自己的優勢,上述優勢已經全面落實到臨床工作中。
■ 開展工作
科室目前開的展特殊檢查和治療性工作:
1. 全下肢、全脊柱攝片及力線測量、各種胃腫瘤及骨腫瘤的鑒別、排糞造影、子宮輸卵管造影、小兒腸套疊、吞咽功能障礙造影檢查等診斷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 對子宮輸卵造影等造影檢查照射劑量的控制研究,使照射劑量降低到國家標準的?——?;
3. 小兒腸套疊整復成功率達95%以上;
4. 經胃管小腸造影檢查、透視下胃管置入、肩關節Y位投照、不同角度髕骨軸位投照等特殊檢查技術;
5. 早期腫瘤普查:能譜成像可早期發現5mm以下小肝癌、小胰島細胞瘤及小腎癌,為惡性腫瘤的早期治療提供了可靠依據;
6. 急性胸痛:一次檢查診斷出冠心病、肺動脈栓塞或主動脈夾層;
7. 冠心病檢查: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應用前門控掃描,顯著降低了輻射劑量(1mSv左右),診斷成功率100%,射線劑量比其他類型CT降低了80%;可早期檢出有無心肌缺血、心肌病、先天性心臟??;可對冠狀動脈支架置和冠脈搭橋術后橋血管是否通暢清晰顯像和評估;
8. 全身血管成像:能清晰顯示全身血管,準確發現動脈瘤、血管畸形、狹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管閉塞、主動脈夾層和腫瘤血管等
9. 三維立體成像:能立體顯示人體器官和病變解剖結構及病變周圍毗鄰關系,對病變定位、定性、指導治療具有重要價值;可對顱骨、頜面、頸部、胸廓、脊柱、骨盆骨折和腫瘤進行立體彩色成像;
10. CT仿真內窺鏡:可無損傷、無痛苦地顯示氣管、支氣管、鼻竇和胃腸道腔內外腫瘤;
11. 全身各種外傷:清晰顯示全身各臟器的損傷和骨折,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檢查費用低;
12. 介入診斷和治療:在CT導引下開展各種診斷和微創治療新技術數十項數達數千人次,在國內屬先進水平,有的在省、市內領先;
13. 開展全身磁共振類PET檢查技術,已經成為山東省領先的檢查項目,在腫瘤檢測、隨訪中體現出重要價值,
14. 完成了磁共振尿路造影、磁共振胰膽管造影、磁共振波譜成像、腦功能定位成像以及動脈自旋標記成像、SWI、DTI成像技術的應用,等等。
■ 教學工作
科室承擔著碩士研究生、本科、???、成人教育、外國留學生等不同層次學生的《醫學影像學》、《影像診斷學》、《頭顱CT》、《影像學進展》、《Radiology》、《人體斷面與影像解剖學》、《口腔頜面影像診斷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等教學工作,還承擔著影像中心外國留學生的實踐教學工作,由于帶教效果優異,得到了歷屆留學生、學校外事學院和所在國教育部的高度好評。培養進修醫師、住培醫師和研究生:建科以來先后為省、內外(省外:山西、江蘇、內蒙古等)及濰坊市各縣市區培養影像專業CT診斷進修醫師數百名;近兩年培養住培醫師約50名;從1996年開始至今,培養碩士研究生約近千名,他們中的多數已經成為選送醫院影像診斷的棟梁和業務骨干。
■ 科研工作
學科主持省級以上科研課題10余項,研究經費逾5000萬元。獲山東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各種科技獎勵百余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PCT發明專利2項,累計發表論文千余篇,編寫專注數十部。
科室注重加強學科體系建設,建立符合影像實際的學術氛圍 :按照臨床工作的實際要求,走引進和自己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之路。建立了院內、外學科間強強聯合的學術體系,目前與腫瘤科、血液科、山東大學、海洋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濰坊生物醫藥產業園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了人員與設備共享的學科建設平臺。在學術體系的建設和人員分工方面,按照臨床工作的實際需求,首先建設常見病多的領域和方向,同時尊重相關人員興趣和優勢。學術體系的建設與重點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方向、教學需求、研究生培養密切結合,形成了涵蓋影像各領域的人才分工體系。
臨床科研有效整合,科研全力服務臨床:在出色完成各項臨床診治工作的同時,還兼顧醫療、交通、社保、公安、司法會診鑒定工作??剖冶小蒲袆撔滤季S來源于臨床,科研成果服務于臨床’的理念,經過近幾年努力,已經形成了涵蓋呼吸系統、骨肌系統、消化系統、小兒急診和分子影像等方面的臨床科研學術體系。其中:分子影像腫瘤診斷,自2000年開始從事影像改變與基因、細胞因子的對比相關性研究,逐步發展成為活體分子探針的成像與應用。本方向的研究使我們對肺癌、胃癌、食管癌等腫瘤的診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低劑量子宮輸卵管造影:為最大限度保護受檢者的卵巢功能,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照射劑量的構成比,逐步改進檢查方法與參數。保證保證診斷質量的前提下,使總劑量控制在5-7mSv,大大低于ICRP 2007標準。目前該研究已經深入到細胞與分子水平,隨著研究的逐步進展,受檢者照射劑量仍在不斷降低??諝夤嗄c整復是原發性小兒腸套疊的首選治療方法。我科采用JS-628E電腦遙控灌腸整復儀,結合堅持數年實驗研究,深入分析跨壁壓等與腸穿孔的內在聯系,制定具有我科特點安全規范的小兒急性腸套疊整復方法,目前復位成功率達95%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年來無嚴重并發癥發生。關節軟骨退變、椎體外傷的病理與影像對照研究性,對骨折時限鑒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全下肢力線投照與拼接等在科學研究以及,也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引導了骨肌系統的學術體系優化和臨床業務的開展。
經過多年的磨練,科室形成了團結、協作、技術優良的工作作風??剖液葑メt療質量和護理質量管理,注重完善流程細節,從登記、掃描、照片、報告等各個環節控制質量,連年被醫院評為先進科室。
醫學影像科全體同仁承諾以優質的服務、創新而精湛的醫術,竭誠為您提供全方位、便捷、貼心地幫助。
地址:濰坊市奎文區虞河路2428號 郵編:261031 聯系電話:0536-3081591
■ 專家介紹
郭新全,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原放射科主任、現為我院返聘專家)。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第一屆胸部影像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濰坊市中西醫結合放射學會委員,濰坊市放射專業委員會委員,濰坊市公安局、濰坊市交警法醫影像資料會診鑒定、濰坊市衛生局醫療事故鑒定中心專家庫成員。擅長骨關節系統疾病,如:骨關節外傷、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代謝性骨病、良、惡性骨腫瘤及腫瘤樣病變影像診斷。對食管、胃、十二指腸、結腸等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也具有較高水平;在 1987年率先開展了上消化道、結腸雙重造影,規范了檢查方法,提高了早期病變的檢出率。主持并完成科研課題8項,發表論文30余篇,參編著作5部。
孫業全,教授, 影像中心名譽主任, 濰坊醫學院正處級組織員,1986年7月畢業于濰坊醫學院醫療專業,留校在附屬醫院放射科工作,1988年考入北京醫科大學讀研究生,師從著名影像學專家蔣學祥教授,從事介入放射學的診斷和治療工作,1991年7月畢業回附屬醫院從事介入放射工作。從1991年開展介入放射工作至今,我們已經達到省內領先、國內先進的水平。首先,在腫瘤介入方面,從單純的藥物灌注、化療栓塞、腫瘤內無水乙醇注射、腫瘤內放射性同位素注射、腫瘤內冰醋酸注射、藥物載體的研究、腫瘤細胞調亡的研究及癌基因的研究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負責完成山東省教委課題六項,其中《高分子材料作抗癌藥載體動脈灌注的實驗研究》達國內領先水平,獲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陡伟┙槿胫委煂毎蛲龅挠绊懠癈T表現的研究》,獲省教委醫學科技創新獎三等獎。其次,在胃腸道疾病特別是急性和慢性消化道出血方面,通過血管造影發現出血部位,在明確診斷的同時,選擇適當的栓塞材料進行治療,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并作為第二研究者完成《胃黏膜下占位雙對比成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第三,在血管性狹窄的球囊擴張和頸內動脈-海綿竇瘺的治療中,效果良好。第四,在非血管性介入方面,如食道狹窄的球囊擴張及支架置入術、輸尿管狹窄的逆行球囊擴張、梗阻性黃疸的經皮肝穿刺引流及支架置入術,均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第五,科研方面,目前在《中華放射學雜志》、《介入放射學雜志》等雜志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主編、參編著作六部。
孫西河,教授,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碩士生導師,影像中心副主任,中國影像技術質量控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理事,山東省醫學會數字分會影像學組委員,山東省腦血管病防治協會理事,山東省分子影像學會委員,山東省骨關節影像學會委員,山東省司法鑒定專家,《醫學影像學雜志》編委,山東省放射衛生技術評審專家,濰坊市放射學會常務委員,濰坊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2003年到比利時魯汶大學(KU Leuven)留學1年。擅長:①骨骼肌肉疾病的影像學(X線平片、CT、磁共振)診斷;②骨骼肌肉外傷的傷情與傷殘鑒定;③神經系統疾病的影像學診斷;④磁共振高新技術應用。主要成果如下:①針對脊柱常見病、多發病,探討其發病機制和早期診斷,比較各種影像學檢查的價值和限度。②對磁共振新技術,如磁共振灌注成像、類PET技術的開發應用位居國內前列。研究成果獲省級2項和廳局級科研成果獎6項,完成山東省自然基金和山東省衛生廳課題3項;2017年獲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共發表學術論文達98篇,其中SCI收錄9篇,EI收錄3篇。在30年的臨床實踐中,全面掌握了X線、CT和磁共振成像診斷技術,每年參與兄弟醫院疑難病例會診達200人次,參與公安、法院、檢察院、司法鑒定中心等司法部門的司法鑒定每年達120人次。以不斷的進取心、對醫學的敬業精神和飽滿的熱情服務于病人。
張仕狀,影像中心名譽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山東省臨床重點??祁I頭人、省衛生廳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省分子影像學會副主任委員、放射學會委員;山東、浙江、湖北重大項目評審專家。從事醫、教、研34年。擅長消化系統影像診斷,在排糞造影、小兒腸套疊復位、子宮輸卵管造影等形成特色。將‘潮礁現象’應用到粘膜下占位診斷,闡述胃癌‘暈癥’的影像學特點;研究腸套疊復位壓力與穿孔的關系,使腸套疊復位成功率不斷升高;開展子宮輸卵管造影照射劑量研究,使照射劑量控制在國家標準的1/20,保護了卵巢功能。首創腫瘤場(核苷)理念。本案含腫瘤預防、檢驗與分子影像、場治療新藥三個主要方面。2017年以來,研究工作獲涵蓋40余歐盟國家的歐盟專利1項,此專利已經在德國等15個國家再授權;在Oncotarget發表了初期研究結果。
董鵬,影像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濰坊名醫,濰坊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院長。在腹部尤其是腹膜后間隙病變和腹膜病變的影像學診斷和研究方面已形成特色和優勢?,F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分子影像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濰坊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放射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為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濰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作為首位人員承擔完成省級、廳級課題7項;以第一位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15篇。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2項,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副主譯、參編專著和教材8部。指導的研究生獲得山東省優秀研究生科技創新成果獎4項,山東省專業學位研究生優秀實踐成果獎2項。
王錫臻,影像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濰坊醫學院康復醫學院院長。1999年畢業于青島大學醫學院醫學影像學系,1999-2003年在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科工作,2003-2006年在濰坊醫學院攻讀碩士學位,2006畢業后考入山東大學,2009年7月畢業于山東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2009年至今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擔任醫學影像學系診斷教研室副主任,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磁共振室副主任,于2014年到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影像中心作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前列腺腫瘤磁共振功能成像和分子成像,在國內外雜志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12篇被SCI/EI收錄。作為主要人員參與完成國家自基金課題4項、山東省省級課題8項。以主要完成人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3項。編寫和翻譯著作6部,包括全國十二五規劃教材和研究生規劃教材編寫。目前擔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分子影像學組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法醫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精準醫學與轉化醫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濰坊市預防醫學會醫學影像與放射防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濰坊市醫師協會醫學影像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濰坊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放射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感染與炎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感染與炎癥放射學專業委員會濟南協作組委員、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第二屆分子影像學分會委員、濰坊市醫學會放射專業委員會委員、濰坊市市級醫療專業質量控制中心成員、濰坊市專家庫成員,Clinical imaging 審稿人等。
李麗新,碩士學位,副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1985年9月至1991年7月就讀于上海醫科大學, 1991年7月至今在濰坊醫學院影像醫學診斷教研室及附屬醫院影像中心CT室工作,擅長全身CT影像診斷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影像診斷;2002年7月獲碩士學位;2004、2007、2008、2010、2013年多次獲濰坊醫學院教學優秀獎、優秀教師獎、優秀工作者稱號,2008年獲得附屬醫院十佳服務標兵稱號,2011年獲得附屬醫院十佳職業道德標兵稱號,2012-2014年獲得附屬醫院優秀醫生稱號。2005年12月聘為濰坊醫學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碩士生導師?,F為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神經影像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放射分會神經學組委員、濰坊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放射專業委員會委員。本人熱衷鉆研業務,工作認真嚴謹,勤奮敬業,具有極強的責任心,始終嚴把檢查和診斷質量關,采取各種措施盡量對病人做出準確、可靠的診斷結論。教學方面,承擔了醫學院多項教學工作,善于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受到教學督導組教授、同行和學生們的廣泛好評。參與課題15項,獲獎13項,主編著作1部,參編著作3部,參編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1部,表論著30余篇。
常光輝,學士、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會員。1987年畢業于濰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分配到附屬醫院從事影像診斷工作至今。1994年至1995年在上海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參加全國放射診斷學習班。1994年八月被聘為主治醫師。1999年后又從事磁共振的影像診斷。2002年11月取得副主任醫師任職資格,2005年6月聘為副主任醫師。在醫療工作中,刻苦鉆研,不斷提高診療水平,在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的CT/MR診斷方面已形成優勢。以第一位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0余篇,參編專著和教材2部。承擔研究生、本科生和留學生的教學任務。教學工作中,注重教學研究,完成研究生帶教20余名,獲得同行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岳奎濤,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影像中心CT室副主任,影像中心黨支部書記,腫瘤醫院影像科主任,影像診斷教研室副主任;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首屆十佳青年醫師。2002年7月畢業于濰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同年留校。2011年作為國內訪問學者到北京大學醫學部訪學1年,2019年到法國里昂公立醫院影像科作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中樞神經系統、胸腹部疾病影像診斷。近幾年以第1作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其中SCI收錄1篇;主持并在研山東省衛生廳有資課題《寶石CT灌注成像聯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腦梗死診斷中的應用》;主持并完成濰坊市科技局課題《腎細胞癌常見亞型的能譜成像與病理對照分析》;主持濰坊市科技局課題《腦膜瘤的影像診斷與病理學分析》獲濰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課題多項;主持編寫《中樞神經系統臨床疾病影像學》、《常見病影像診斷學》《臨床神經系統疾病診療與護理》著作3部,參編著作多部。實用新型專利2項。社會兼職情況:兼任山東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頭頸學組委員、山東省腦血管病防治協會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省腦血管病防治協會慢性腦缺血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腫瘤精準醫療醫師分會委員。
劉金剛,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影像技術教研室副主任,擅長腹部影像學診斷及分子影像學,是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分子影像學分會委員。以課題負責人身份承擔省自然基金1項、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濰坊市科學技術項目2項及濰坊醫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2項和山東省自然基金2項,參與廳局級基金2項,其中參與完成的國家自然基金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參與已完成的廳局級課題獲得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篇,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10余篇,編譯著作3部。
邵偉光,副主任醫師,影像科CT室副主任。2002年7月畢業于泰山醫學院醫學影像學專業,主要從事CT診斷及CT引導下肝臟、肺內病變的穿刺活檢和介入治療工作。承擔醫學院本科生的教學工作,教學效果好,2次獲得濰坊醫學院優秀教師稱號。參與省自然基金1項、主持參與濰坊市科研立項5項;獲得濰坊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SCI收錄2篇;參編專著2部。
鄧金龍,放射科,副主任醫師,副主任,碩士學位。山東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骨組委員;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職業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塵肺病專家診療委員會成員。擅長骨肌系統疾病,如:骨關節創傷、良惡性骨腫瘤及腫瘤樣病變、骨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脊柱關節病及塵肺病等影像診斷。近年來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參編專業著作2部,主持市級以上科研課題3項,并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趙興圣,男,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1974年11月生,本科,學士,濰坊醫學院優秀教師,濰坊醫學院醫學影像系診斷教研室副主任。1996年畢業于青島大學醫學院放射學專業,從事CT診斷工作20年。中華醫學會會員,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第一屆腹部影像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醫學影像技術委員會乳腺專業組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對比劑學組委員,濰坊市醫學會中西醫結合放射委員會委員。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第二、三屆“十佳青年”。主要從事ct檢查和診斷、體內占位性病變ct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體內囊性病變的ct引導下抽吸硬化治療、小肝癌的pai治療及濰坊醫學院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工作。獲濰坊市科技進步貳等獎3項、叁等獎2項,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參編著作5部。2011年參加美國芝加哥舉辦的第97屆北美放射學年會。
管玥,碩士,副教授。2001年畢業于濰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于濰坊醫學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獲碩士學位。濰坊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放射專業委員會委員。多次被評為濰坊醫學院優秀教師。主要從事疾病的磁共振檢查和磁共振診斷工作。嚴格遵循醫德醫風,愛崗敬業,規范操作,認真書寫、簽發磁共振報告,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耐心、熱情為患者服務。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一項,濰坊市科技局課題一項,參與省級科研課題1項。參與的課題獲山東省高校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一項(第二位),山東省保健科技協會科學技術三等獎一項(第一位)。主編著作一部,參編著作一部。以第一作者發表中文期刊論文10余篇,英文論文3篇(EI收錄)。
李永奎,副主任醫師,碩士學位,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放射學分會委員,濰坊市醫師協會放射學分會常委。1992年畢業于青島醫學院醫學影像系,20多年來一直在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科從事放射診斷以及相關治療工作,尤其擅長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各種疾病的影像診斷及小兒腸套疊壓力灌腸整復治療。近年來,發表論文10余篇,參編專業著作2部,實用新型專利1項。主持和參入完成省、市級課題多項,多次獲得獲濰坊市科技進步。臨床教學工作成績突出,多次榮獲濰坊醫學院“優秀教師”、附屬醫院“十佳醫生”等獎勵。
王雪芹,副主任醫師,研究生,畢業于濰坊醫學院醫學影像專業。濰坊醫學院研究生導師,濰坊市首屆衛生系統百名后備人才,山東省醫學影像兒科專業委員、山東省中西醫結合放射專業委員,濰坊市中西醫結合放射專業委員。臨床經驗豐富:在全面掌握常見病的基礎上,擅長呼吸系統影像診斷,對于胃腸道疾病及子宮輸卵管造影也有自己獨特見解;科研能力較強,研究方向為腫瘤影像診斷,已完成課題4項,其中《肺腺癌淋巴結轉移PET-CT顯像與VEGF-C、VEGFR-3及微淋巴管、血管形成關系的研究》、《MRI、X線對兔椎體骨折及愈合過程的評價》均獲得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級在研課題一項《肺癌靶向USPIO標記間充質干細胞MRI活體示蹤實驗研究》;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5篇、參編著作2部。
程鑫,女,1980年1月,醫學碩士,副教授,曾任濰坊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2006年至今于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影像中心從事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主要從事消化系統疾病的影像診斷。目前已主持并完成省、廳、市級課題3項,并參與國家級等多項課題研究,獲廳、市級獎勵3項,以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十余篇。
張淑嫻,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于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從事影像診斷工作至今。曾于2016年赴杭州師范大學認知與腦疾病研究中心進修學習半年。能夠對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做出較為準確的影像診斷,對神經、骨肌等系統疾病的診斷有深入研究。以首位獲濰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完成山東省醫藥衛生發展計劃課題一項,以第二位參與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一項、山東省政策研究類課題一項,其他各級別立項課題若干;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文章一篇,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十余篇。承擔濰坊醫學院本科生和留學生帶教任務,參與廳局級教學課題一項,先后獲濰坊醫學院優秀工作者和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葛艷明,副教授,碩士研究生,濰坊醫學院優秀教師; 2003年7月畢業于泰山醫學院醫學影像學專業。2017年到北京協和醫院進修6個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樞神經系統、腹部疾病影像診斷。臨床經驗豐富,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影像診斷方面具有專長,擅長疾病的MRI檢查和診斷。目前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SCI收錄2篇,EI收錄4篇,中文核心A類6篇,中文核心B類1篇;主持、參與并完成各級科研課題9項,首位獲廳局級科研獎勵三等獎1項、第二位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主持編寫專業著作1部,參編、參譯著作2部。目前兼任山東省放射學會神經學組委員。
王廣志,男,醫學博士,副教授。2014年博士畢業于復旦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主要從事CT、MRI、放射學檢查和診斷、CT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體內囊性病變的影像引導下抽吸硬化治療、小肝癌的局部治療及濰坊醫學院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工作。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會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其中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篇。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貳等獎1項。
沈乃澎,副主任醫師,醫學影像學碩士,山東省優秀醫師,濰坊市中西醫結合放射專業委員。長期從事一線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尤其在消化系統疾病影像診斷、小兒腸套疊復位、子宮輸卵管造影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張東雯,副主任醫師,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2007年畢業于濰坊醫學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在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從事影像診斷工作至今。曾于2017年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放射科進修學習半年,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進行了重點學習,擅長胸腹部疾病的影像診斷。獲濰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完成濰坊市科技課題一項,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文章一篇,主持編寫專業著作一部。 承擔濰坊醫學院本科生帶教任務,參與廳局級研究課題一項,先后獲濰坊醫學院優秀工作者和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徐愛霞,影像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副教授,擅長胸部疾病的影像診斷,消化道造影及子宮輸卵管造影的影像診斷及小兒腸套疊空氣整復等。
劉靜,副主任技師,中華醫學會會員,山東省放射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濰坊市醫學會中西醫結合放射委員會委員。1990年畢業于泰山醫學院放射技術專業,從事CT技術工作20余年,承擔濰坊醫學院影像本科的教學工作及實習帶教10余年。獲得濰坊市科技進步獎3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擅長心血管、頭頸、胸、腹部及下肢血管的CT血管成像技術。
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祝您健康幸福每一天!